印度空军最近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份新提案,计划额外采购114架“阵风”战斗机,总金额估计达到2万亿卢比,相当于226亿美元。这批战机不仅将增强空军实力,还必须在印度国内进行组装生产,本土零部件比例要求超过60%,旨在提升自主制造能力。
如果提案获得批准,印度空军的阵风机队将扩大到176架,包括之前已经服役的36架和合同中的26架舰载型号。阵风战机在代号“朱砂行动”的演习中表现抢眼,传闻甚至成功应对了远程空空导弹的挑战,虽然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夸张,但确实凸显了其先进性能。
雷达系统、电子战设备和航电整合在对抗巴基斯坦现有战机时效果显著,因此阵风成为印度的首选。不过,印度的深层意图是借此机会发展本国航空产业。超过60%的生产工作将由印度斯坦航空航天公司与法国达索合作完成,印度期望通过巨额采购换取技术转让,促进本土技术升级。
展开剩余58%达索公司已在印度建立了维修设施,并计划在海得拉巴开设发动机工厂,但关键领域如雷达技术、航电核心和隐身设计仍然由法国牢牢控制。印度要实现真正的国产化,恐怕还得投入更多资金。
印度之前考虑过美国的F-35A战机,但由于在俄罗斯石油进口问题上的摩擦,合作最终搁浅。欧洲的“台风”战机早在竞标阶段就被淘汰,而俄罗斯虽然大力推销苏-57E,但苏-30MKI的维护难题让印度心存顾虑。
倘若顺利部署170多架阵风,印度在南亚地区将对巴基斯坦形成明显的数量和质量优势。阵风作为四代半战机,在雷达探测、电子战和对地攻击方面远超巴方多数现役机型。但巴基斯坦已经装备了20架歼-10CE,并有意采购40架歼-35AE隐身战机,平衡了地区力量。
付款问题一直是印度的软肋。2016年采购36架阵风时,印度拖欠了约50亿欧元尾款,提议用印度卢比或实物抵扣,双方至今还在协商。类似情况屡见不鲜:莎圣燃煤电站项目完工后印度长期拖欠款项,日本投资的高铁项目因付款延迟进展缓慢,军方还以质量问题拒付防雷靴采购费。
拖欠方式多样,包括直接拖延付款、要求本币结算或反诉索赔。法国达索公司表面让步,实则通过技术合作绑定印度,未来升级、维护和弹药供应仍需印度持续投入巨额资金。
总体来看,印度增购阵风战机虽着眼于军事提升和工业自主,但付款历史和核心技术依赖构成显著风险。这项计划能否达成预期效果,还有待观察。
发布于:广东省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